国产工业软件赛道是未来真正的投资蓝海
发布时间:2021-06-21
本文转自产业家网。
6月7日,在重庆举办的首届中国工业软件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表示,我国工业软件进入快速发展期, “我们会尽快发布软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软件产业发展,加快出台关键技术软件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对工业软件关键技术软件的重点支持。”
工业软件是“工业互联”产业链中最关键最具有技术含量的一环,但也恰恰是国内长期被多数工业企业忽视的薄弱环节。我国已是全球工业第一大国,拥有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包含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但中国工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软件化和自主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
不过,“中国未来一定会有真正的工业软件巨头产生”已成为很多业内人士的共识。中金研究报告指出国际局势多变,工业软件国产替代势在必行。加之发展国产工业软件体系,培育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本土工业软件厂商是从产业发展,已经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必然考量。
“过去这20多年时间里面,国内基本上大规模的使用国外的工业软件和工具。国内的工业软件市场还比较弱小。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工业软件会被卡脖子的根本原因。”北京索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义章对国内的工业软件行业的现状如此评价。
单从数量上,中国软件服务的公司数量并不算少。仅中国股票市场的软件服务行业公司就有221家,行业总市值有2.57万亿(截至2021年6月7日,东方财富统计),包涵了各个领域各个角度,从生产到管理、财务等环节都有覆盖。但这些企业与全球工业软件巨头西门子、达索相比,国内公司更像被压缩在一个小领域的细分公司,甚至可能只有一些产品线和某些产品。
“特别是工业软件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如果你只有软件技术而没有工业技术是干不出来的。”目前国内的现状是,软件公司很多,但绝大多数却干不了真正工业软件的活。
从工业软件细分来说,根据市场占有率排序,通常分为四大类:嵌入式软件(占比57.4%),信息管理类(占比17.1%),生产控制类(占比17.0%)和研发设计类(占比8.5%)。
目前,国产软件厂商在信息管理和生产控制类的软件服务中,已经能够跟国际上的大公司一较高下。但最能体现工业制造的“软实力”的研发设计类和工具类工业软件中,却处于明显弱势。从市场占有率上看,研发设计类50%被海外软件厂商所占据,而国产软件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仅有9%。
这其中有深刻的行业背景:早前国外的工业软件慢慢把国内市场都垄断了。国内自主研发干工业软件那批人早在十几年、二十年以前就已转行,导致国内工业软件行业的人才出现大量空缺,甚至到现在工业软件教育体系都被同化了,大学高校里的工业软件教学教的不是“流体力学的软件该怎么去开发”,而是SAAS软件怎么用怎么操作。
正是由于国内工业软件市场整体的弱小,相比其他的科技和工业行业受到资本的热捧,国内的工业软件行业也长期游离在资本圈之外,中国工业软件的公司与公司之间兼并收购等金融活动也较为稀疏。
李义章表示,“工业软件行业的并购一定得有大的买家才行。”
从全球来看,工业制造的巨头西门子(PINK:SIEGY)从2007年开始,就走上了工业软件的收购之路,在十三年里进行了超过28次收购,为西门子成为数字工业巨头打下基础。目前西门子的总市值是668.29亿美金(约合4277.6亿人民币)。
李义章表示,“中国的市场,缺少达索、西门子这样的既懂专业又懂市场的资深玩家。一方面这样的买家理解工业软件企业的业务和内部逻辑,又知道工业软件工具应该怎么整合怎么利用,整个市场开发能力和专业能力比较强。”
加之,他们资金雄厚和资本手段多,有这样的实力去不断地买买买,中国国内工业软件市场缺少这样的买家。”
第二,中国国内工业软件的并购标的多数比较小,市场化和产品成熟度还不够高。比如上市公司作为买家要收购一家工业软件企业,往往希望收购标的对母公司的利润有立竿见影的提升,但现在国内的工业软件企业可能做不到,反而并购后还需要持续投入。因为工业软件行业研发、验证和培育周期比较长,需要很多时间和资金让其产品化和市场化。
但现在很多国内工业软件企业已经具有弯道超车实力。
“在工业研发平台方面,国内国外的差距不大。比如像索为这样的公司,研发平台技术上比达索、西门子还要更强。我们其实要借助平台优势尽快培育上层的生态链,去培训企业的工程师在平台上开发属于企业自己的工业APP,在此基础上建起一个比国外平台更强大的生态,才能有比肩国外工业软件公司的底气,有更强的话语权从而实现借道超车。”李义章表示。